中华魂·礼赞

已在 印尼国际日报 发表

字,六千年,记录流传五千载。

从石器时代先祖闲暇无聊的刻画,到仓颉雨粟鬼哭的创造;

从奴隶社会尧舜留下的蜿蜒曲折,到三商刻出的铿锵有力;

于是,成体统,泛使用。

从秦的一统,到汉的简明;从晋的行游,到唐的正经。

如是,运笔成行,亦美亦矩。

字,六千年,十万多种不重复的刻画,至简寥寥数笔,至繁入转出流。

词,几字成一语,浓缩千万感情。

从几字缩短,到一字议长;

从家中小事鸡毛蒜皮柴米油盐顺口溜,到明堂问权国是关紧引语暗示歇后语。

从名家作文简便合成,到秀才科举引经据典。

一字一字成词,一日一日成语;一拉一合成立,一言一道成风。

词,成为常用,成为了既可以简洁明了也可以暗指晦示,高上到经典深意之成语,接地如市井通俗之俚言。一个个词和成语和俗语和其背后的故事,指导人们生活,警示人们受训。

词连词,字串字;字如线穿缝词合,词如尺规限字意。

句,合词,合字,合意。

苦吟诗人们,闷半天才出来的句子,正是和各字词激烈辩证讨论得到的结果;新社会的开拓者,争几年才总结的结论,正是用各字词关键运用得到的精华。虽然道路十分艰辛,但无论是论句子怎么造,还是论句子怎么用,只要得出影响后世的开创的结果,这个过程也会成为美谈。前有贾岛韩愈邂逅于推敲,后有大钊胡适论战于理论。

文,抒人情,作人意,示人志。

歌诗赋骈表书文词曲,都是这样的。怎么读,都可以从字里行间,在横旁竖侧,于字与字间的缝隙里,看见若干年前的情形。“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…”是何等的无奈与悲凉,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风雨不动安如山!”又是如此的豪迈的幻想!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。”是可谓难于的济世奉献精神!透过这些漏风的缝隙,我们看到杜子美飘飞的衣襟和衣物被风吹鼓、却仍不难看到的,他瘦弱的病骨。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胡天的八月飞雪,也不能挡住后人们透过文间缝隙投来的炙热目光,融化了飞雪,找到了作者同样炽热的心。同样的,还可以透过这十万种笔画组合间组合的千万种缝隙,看见月下若需“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”愁之柔美,看见明皇玉环“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”恨之深刻……

自古至今,有一文概一句,一句概一词,一词概一字。也有的,一句概一文,一词概一句,一字概一词。这样,什么书就都被人们读厚了,然后,又被人们读薄了。正因为意思和字词句文间那丝缕暧昧且切实的联系,氤氲在这些缝隙里的中华魂,才能被显出不同形状来,讲述着有的伟大,有的卑小。

这含在方块间的魂,不需人的礼赞,自就芬芳。